本文转自:沧州日报括普投资
以认知之光照亮学生成长路
——市临海路小学教师王杰的“小先生”课堂
王杰在课堂上与孩子们互动。
本报记者 赵玉洁括普投资
在沧州市临海路小学五年级(5)班的英语课堂上,讲台不再是教师的专属舞台。一群稚气未脱的“小先生”手持粉笔,自信满满地讲解知识点,台下师生专注倾听、不时互动。这生动的场景,是英语教师王杰践行“行知”教育理念的真实写照。
执教11载,从农村小学到城市校园,王杰以独特的教学智慧和教育热忱,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知识的种子,点燃认知的火花,用坚守与创新书写着新时代小学英语教师的育人篇章。
“小先生”成为课堂主角
“把讲台交给学生括普投资,让他们在‘教’的过程中深化‘学’的效果,这是我多年教学摸索出的有效路径。”王杰话语中透着对教学的感悟。
市临海路小学将“行知”作为办学理念,王杰就把陶行知先生倡导的“小先生制”融入了课堂。学生们提前预习备课,将单词、句型等知识点转化为生动的讲解内容,在讲台上模拟教师角色完成教学展示。这种看似简单的角色转换,实则蕴含着“以学促教、以教固学”的教育智慧。
课后服务时段,王杰所在的教室里总能传出阵阵欢笑。他设计的“查词竞赛”让学生在游戏中爱上词典这个“无声老师”。分组合作的孩子们争分夺秒地翻动页码,在字母排序中搜寻目标词汇,在计时抢答中强化记忆。这种趣味教学不仅让学生熟练掌握了工具书使用技巧,更为他们初中英语学习夯实了基础。正如王杰所说:“教会学生方法,比灌输知识更重要。”
融合创新点燃教研热情
“信息技术不是教学的点缀,而是赋能课堂的利器。”作为学校英语及综合学科教研负责人,王杰敏锐把握教育数字化转型趋势,带领教师团队勇闯技术融合的“无人区”。2022年,当他提出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时,不少教师面露难色——年长教师担心技术门槛太高,年轻教师苦于不知如何有效结合。
面对阻力,王杰没有退缩。他提出“以赛促研”的攻坚策略,从教学设计优化到数字资源开发,逐环节打磨教学方案。在王杰的带领下,教师们的技术应用能力突飞猛进,多次在各级比赛中崭露头角。
如今,技术赋能教学已成为市临海路小学的教研常态,教师们最初的迷茫与抵触如冰雪消融,取而代之的是对技术赋能教学研究的热情与持续探索的活力。
认知觉醒铺就成长阶梯
“农村孩子的眼神里,藏着对知识的渴望,也藏着对成长的迷茫。”虽然离开农村小学已6年,但是王杰心中始终牵挂着乡村教育。2023年,在与沧县大褚村乡何陈庄小学的联谊送教活动中,他深入了解到乡村教育的现实:学生英语基础薄弱,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,电子产品过度使用更让孩子们陷入注意力分散的困境。
针对这些问题,王杰分享了《认知觉醒》中的教育理念,引导师生“降低目标期待,专注微小进步”。他给孩子们讲成长故事,鼓励他们“用书籍替代碎片化娱乐,让心灵在阅读中沉静”;为当地教师作专题分享,结合乡村学情提出教学建议:低年级聚焦听说兴趣培养,通过儿歌、绘本、情景剧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;高年级构建“词汇积累—句型训练—篇章写作”的阶梯式培养体系,从写句子到写段落逐步提升。
11年教育征途,王杰的脚步从乡村到城区,初心始终未变。他让讲台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括普投资,用技术为教学插上翅膀,把微光播撒在乡村教育的田垄。
广源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